客户入口  垃圾桶

垃圾桶产品分类

     按材质分类

     按形状分类

     按功能分类

     按使用位置分类

相关产品分类

     公共座椅系列

     花盆花箱系列



你当前的位置是:首 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

垃圾分类的价值毋庸赘言
发布人:sinoljt    发布时间:2009/5/9    浏览次数:119
      垃圾分类的价值毋庸赘言,从它面世的那一天起,就承载着资源再利用、减少污染、环境保护等等重任,同时它也在丈量着社会文明、居民环保意识。因此,当标志着“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字样的垃圾桶,开始遍布大街小巷、居民小区时,人们寄予了深沉的良好期待。然而,数年过去了,当初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几乎落个一地鸡毛的结局。

  以广州为例。广州垃圾分类曾为全国试点城市,当地政府早在上个世纪末就正式倡议居民实施垃圾分类。一度,越秀、海珠等区的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20%至39%左右,而起步最早、速度最快的荔湾区垃圾分类覆盖率甚至达到100%。然而近年来的广州街头,单桶垃圾桶又悄悄地回到了大街小巷。应该说,广州垃圾分类的荒凉遭遇不是孤例,在全国范围内,它只不过是一抹剪影。

  垃圾分类为何半道中落、难以施行?原因自然林林总总。参照专家的说法即是,各级政府缺乏对垃圾分类进行长远规划,对垃圾分类投入严重不足,垃圾分类设施缺乏,回收体系不完整,整个产业体系极不成熟,还远不能做到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分类收集、混合运输、处理”的问题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显然,垃圾分类“无疾而终”的尴尬来自于体制性的整体困境,在垃圾分类的整个链条上每一环节都显露了“硬伤”,而本该发挥主导作用的职能部门,更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面对令人黯然的现状,是放任垃圾分类“无疾而终”还是群策群力使垃圾分类“起死回生”?答案当然是后者。这有三方面的严峻现实,一是我国垃圾资源化率太低。数字显示,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再生资源回收总值已达到一年250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5%至20%的速度增长。全世界钢产量的45%、铜产量的62%、铝产量的22%、铅产量的40%、锌产量的30%、纸制品的35%来自资源回收利用。即便我国的上海、北京等城市,其垃圾资源化率也仅仅达到30%左右,遑论其他中小城市。二是我国本来就是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只有树立先进的环保观念,最大限度地再利益资源,才能实现自我救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垃圾分类正是先进环保理念的具体呈现。三是如果不分类,垃圾的污染将变本加厉,贻害无穷。

  要拯救日渐“沉沦”的垃圾分类,需要多管齐下,“集体行动”。首先,居民要涵养环保理念,提升环保素养,坚持主动分类的自觉性。应该承认,尽管我们生活的周围遍布着分类垃圾桶,但不少居民熟视无睹,乱倒垃圾现象严重,没有耐心将垃圾分门别类地倒入不同的桶内。当然,光靠道德自觉是行不通的。众所周知,早在2007年6月4日,原建设部就发布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市民随意倾倒、堆放生活垃圾,主管部门将会责令其停止该行为、限期改正、并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但遗憾的是,这一办法许多时候形同空文,几年来,未闻职能部门开出一张罚单。

  其次,环卫工人要恪尽职守。其实,就我们目之所及,还是有不少居民葆有环保理念的,他们将垃圾细致地分类,然后分门别类的倒入垃圾桶内,但是一些负责收取垃圾的工人则一股脑儿地将分类好的垃圾直接倾倒到垃圾车上,而负责处理垃圾的工人更是缺乏足够的耐心和责任感,在垃圾没有细致分类之前,就径直或掩埋或焚烧。

  最后,也是最关键一点即是要强化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据报道,广州环卫部门已经确立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市场化运作、法制化监管”的垃圾分类推进方针,将推动以法规、政策指令的方式,把垃圾减量指标纳入企业生产指标体系。此外,环卫部门还将推动把垃圾分类纳入政府重点扶持产业,从税收、融资、企业用地、科研投入、企业用工等给予大力扶持,采用许可证、年审等方式,对废品收购站、分拣中心、社区回收点、流动“收买佬”队伍进行有效管理,建立垃圾分类产业电子交易平台,鼓励专业化的有偿上门收集服务。这些举措释放了积极的善意,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如果不将这些法规、政策付诸实践,垃圾分类的现状便难以真正改观。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http://www.sinoljt.com


搜索相关新闻  字段

返回头部